
●演出名称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
昆剧《瞿秋白》
●演出时间
2025年11月5日-6日 19:30
●演出单位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演出时长
130分钟(无中场休息)
●演出地点
合肥大剧院 · 歌剧厅
●演出票价
惠民票价 30/20/10元
本场演出为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须携带身份证检票,人、证、票合一方可入场;每个账号ID每场限购4张票;演出门票一经售出,谢绝退换。
*1.2米及以上凭成人票入场,1.2米以下谢绝入场
*一人一票,对号入座
Team
主/创/团/队
Qu Qiubai执导
指导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出品
江苏省演艺集团
编剧:罗周
导演:张曼君
艺术指导:石小梅 赵坚
唱腔设计:孙建安
音乐设计:吴小平
舞美设计:修岩
灯光设计:邢辛
造型设计:赵阳

昆剧《瞿秋白》 施夏明 饰 瞿秋白
领/衔/主/演
施夏明 饰 瞿秋白
周 鑫 饰 宋希濂
孔爱萍 饰 金 璇
钱振荣 饰 鲁 迅
徐思佳 饰 杨之华
孙 晶 饰 王杰夫
赵于涛 饰 蒋 冰
钱 伟 饰 陈建中
士 官:陈义杰、宋博凡、王志伟、刘宗运、王振宇、蔡以胜、刘 阳、许 久(饰)
士 兵:计 灵、朱贤哲、刘成果、王圣儒、戈森霖、吕廷安(饰)
1935年6月18日清晨,福建长汀罗汉岭。瞿秋白走到一处绿草坪盘腿坐下,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就这儿吧!”。
尔后,唱着自己1923年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就义。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就是就义前在长汀中山公园中山亭前的这张照片。

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梁衡在其关于瞿秋白的纪念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中写道:
“我们只看他的事业(指瞿秋白),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他1916年离家求学,1921年入党,1927年主持政治局,是第一个将俄文版《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1935年2月24日被捕,在狱中写下《多余的话》,1935年6月18日就义于福建长汀。
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
我替他们祝福。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瞿秋白《多余的话》

昆剧《瞿秋白》 施夏明 饰 瞿秋白
原创现代昆剧《瞿秋白》以瞿秋白被捕及牺牲为切入点,聚焦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展现其舍生取义的人生历程,追溯其信仰之源流与毕生之坚守。
全剧由《溯源》《秉志》《镌心》《取义》四折组成,每一折又分“昼”“夜”两部分,昼夜交织、双线并行。“昼”的部分以瞿秋白被捕后的时间线为轴,正面展示瞿秋白在宋希濂、王杰夫等人的连番劝降下,仍不为所动,直至舍生取义。“夜”则似真似幻,描述了瞿秋白与母亲金璇、挚友鲁迅、爱妻杨之华的三次诀别。通过痛彻肺腑的别离、披肝沥胆的友情、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三段不同的情感深入挖掘瞿秋白内心的精神构成。
 昆剧《瞿秋白》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指导,省演艺集团出品,昆剧院创作演出。剧目特邀江苏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和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担任艺术指导。
昆剧《瞿秋白》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指导,省演艺集团出品,昆剧院创作演出。剧目特邀江苏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和昆曲表演艺术家赵坚担任艺术指导。
 原创昆剧《瞿秋白》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不仅曾是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是中国昆剧艺术节自创办以来,第一部在开幕式上演出的现代剧目;也是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被评为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榜首。该剧两度获得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原创昆剧《瞿秋白》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不仅曾是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是中国昆剧艺术节自创办以来,第一部在开幕式上演出的现代剧目;也是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剧目,被评为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榜首。该剧两度获得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该剧以精湛的舞台呈现、强烈的情感张力、昆曲艺术传统审美与时代主旋律的融洽平衡和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绝佳融合,赢得普通观众和专家学者的“满堂彩”。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是昆曲现代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其艺术品位和审美品格,在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中数一数二。”
该剧以精湛的舞台呈现、强烈的情感张力、昆曲艺术传统审美与时代主旋律的融洽平衡和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绝佳融合,赢得普通观众和专家学者的“满堂彩”。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是昆曲现代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其艺术品位和审美品格,在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中数一数二。”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马也评价其“艺术价值和质量几乎达到了真正的高峰。是江苏文艺界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精神的重要成果,是一部生动的具有极强感染力感召力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戏曲理论家汪人元评价“这是建党百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书写与昆剧现代戏创作双重挑战的一份杰出答卷。”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马也评价其“艺术价值和质量几乎达到了真正的高峰。是江苏文艺界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精神的重要成果,是一部生动的具有极强感染力感召力的党史学习教育教材。”戏曲理论家汪人元评价“这是建党百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领袖人物的书写与昆剧现代戏创作双重挑战的一份杰出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