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后购票:
1、演出票具有唯一性、时效性,一旦购票成功,不提供退换票服务。如无法观演,请自行处理演出票。
2、根据相关要求,演出采取一人一票制。如有遗失,不可补办,请妥善保管。
3、演出票仅限观看当天当场次演出,逾期失效,请提前取票、准时入场、对号入座,部分演出迟到观众需在场外等候,待幕间听从工作人员安排进场。支付成功后,凭订单取票密码到河南艺术中心售票处/演出大厅自助取票机取票。
温馨提示:本场演出儿童凭票入场,不建议怀抱婴儿入场。剧院各楼层之间不互通,请为随行儿童购买同一楼层的演出票!
演出简介

李冰冰 Bingbing Li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ARAM
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钢琴教授
英国切塔姆音乐专科学校访问钢琴教授
原英国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
Naxos 拿索斯唱片艺术家
施坦威艺术家
李冰冰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顶级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的音乐会表演被《伦 敦时报》誉为“充沛而权威” ,并通过在威格莫尔音乐厅和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等全球顶级音乐厅的独奏和协奏音乐会 ,Benslow 国际钢琴家和 Eastbourne 协奏曲比赛冠军 ,丰富了她在世界 各地的重要音乐节上的参演 ,包括圣坦德 、梅西亚和诺福克等 。以独奏家和与乐队合作的身份 ,获得美国和欧洲各地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厅观众的广泛好评 ,奠定了她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
BingBing Li 自幼展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 ,10 岁时便在环球唱片录制了巴赫三部创意曲的全套专辑 ,并在国内举办了多场独奏会 ,赢得了多项重要奖项 。1998 年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深造 ,保送中学那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英国著名的普塞尔音乐学校学习 ,先后师从布索尼大赛冠军 William Fong 和 Christopher Elton 教授 。
移居英国后 ,在威格莫尔音乐厅和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的首次亮相标志着她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此后 ,她频繁参加世界各地的重要音乐节 ,包括圣坦德 、梅西亚和诺福克音乐节 ,与英国普赛尔爱乐 、切斯特交响 、伦敦城市爱乐 、埃尔加交响等合作 。作为独奏家与乐队合作的艺术家 ,她在美国和欧洲的音乐厅广受赞誉 。

她的成就还包括被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聘为Associate ofRoyal Academy ofMusic(ARAM) ,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多个奖项以及本 、硕全额奖学金 、DipRAM 的演奏家头衔 。作为教育家 ,李冰冰在英国多所著名音乐学府任教 ,包括第—所院校在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 ,随后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 、Chetham,s School ofMusic 和皇家北方音乐学院 。她不仅致力于教学 ,还活跃于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审工作 ,并在中国多所顶尖音乐学院 ,如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厦门大学 、深圳艺术学校 、哈尔滨音乐学院 ,以及星海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青岛梅纽因音乐学院 、香港演艺学院等举办大师班 ,担任英国LOML 国际钢琴音乐节的2024 届艺术总监及教授 。不仅如此 ,BingBing还在与 Naxos 唱片公司合作录制的专辑中展现了她非凡的音乐才华 。她的演奏以其充满想象力的辉煌而闻名 ,赢得了广泛赞誉 。

遇·键——李冰冰和朋友们的音乐故事
Meeting Keys — Li Bingbing & Friends
—— 现代与经典的钢琴对话 ,一场跨时空的音乐盛宴
A Dialogue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 A Transcendent Piano Experience
项目概念概述
Concept Overview
“遇·键”象征着音乐人与音乐 、传统与创新 、不同风格之间的相遇与对话 。本场音乐会由钢琴家李冰冰领衔 ,分为独奏与双钢琴/四手联弹两大篇章 。上半场以浪漫主义钢琴经典作品为主线 ,呈现从幽默到戏剧的丰富情感张力 ,展现钢琴家细腻且极具表现力的个人风格 ;下半场携手来自当地享有盛誉的音乐家及名师朋友们 ,共同展开—场跨越地域 、风格与想象力的音乐盛会 ,通过双钢琴与四手联弹的协作形式 ,融合印象派童话色彩 、拉丁热情与现代先锋精神 ,带来极具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与音乐张力的创新演绎 。
上半场亮点 Highlights of Part I
• 肖邦谐谑曲与斯克里亚宾左手作品 ,戏剧张力与诗意梦幻并重 ,情绪层层递进 ,充满故事感 。
• 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 ,早期幻想色彩与激情爆发交织 ,展示深厚演奏功力 。
• 李斯特《塔兰泰拉》 ,极具炫技的狂野律动 ,完美点燃现场氛围 。
下半场亮点 Highlights of Part II
• 以双钢琴与四手联弹形式演绎 ,强调协作与声音层次 ,带来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 。
• 曲目涵盖拉威尔《童话母亲》的梦幻童趣 ,德彪西《小组曲》的印象派优雅 ,格什温《古巴序曲》的热情奔放 ,及卢托斯瓦夫斯基《帕格尼尼 变奏曲》的现代张力 ,风格多元且极富表现力 。
• 双钢琴和四手联弹的合作形式 ,为观众呈现极富张力与互动性的独特舞台体验 。
市场与观众吸引力 Audience & Market Appeal
• 结合经典与现代 、独奏与协作 ,打造高品质 、丰富层次的古典音乐 体验 ,吸引传统古典乐迷及年轻新生代观众 。
• 李冰冰及演出当地的知名音乐名师阵容既能保证艺术水准 ,彰显专业与魅力 ,又能通过当地名师带动票房 。
• 双钢琴与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具有视听的冲击力 ,极易吸引媒 体关注与社交传播 。
• 多元曲风覆盖广泛受众 ,从浪漫到先锋 ,满足不同音乐口味需求 。
节目单导赏
肖邦 :谐谑曲 No. 2
“这首我从小就觉得它很有戏剧性 。虽然名字是6谐谑曲, ,意思是6玩笑, ,但这个玩笑可能有点黑色幽默 。—开始特别紧张 ,好像乌云压顶—样 ,然后突然出现—个很温柔的旋律 ,就像记忆中某个很安静的下午 。但这段美好也很快就被现实打断 ,整首曲子像—场梦 ,有点悲伤 ,有点浪漫 ,很肖邦 。”
斯克里亚宾 :左手前奏曲和夜曲 Op.9 No.1 & No.2
“前奏曲短小而精致 ,像—声轻轻的叹息 ,或是夜色中随风飘来的只言片语 。旋律低回缠绵 ,虽由单手演奏 ,却展现出—种难以言喻的细腻与空灵感 ,为接下来的夜曲铺垫出—片朦胧的氛围。
虽然只有—只手 ,但音乐完全不单薄 ,反而很迷人 。有点像夜里—个人在低声自语 ,又像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听见的音乐 。它的光影和色彩其实很丰富 ,我也会配上幻灯片和轻微的夜雨背景声 ,想让大家更靠近这种朦胧又神秘的感觉 。”
斯克里亚宾 :第四钢琴奏鸣曲 Op.30
“这—首我很喜欢 ,它不像传统的奏鸣曲那样6端端正正, ,反而特别梦幻 。第—乐章轻柔 、神秘 ,好像在雾里摸索 ;第二乐章就突然爆发 ,像飞向光的感觉 ,非常热烈 ,甚至有—点不顾—切 。我觉得这是斯克里亚宾内心世界的写照——对超越现实的渴望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好像—直在往6别的世界,走 ,这首作品能听出来这种飘离感 。”
李斯特 :塔兰泰拉(选自 《威尼斯与那不勒斯》)
“李斯特这首是他对意大利的印象 。‘塔兰泰拉’是—种南意大利的民间舞曲 ,传说是被毒蜘蛛咬了之后跳出来的舞——为了把毒跳出去 。李斯特把所有火焰 、汗水和节奏都写进琴里了 。我们直接感受他那种燃烧的能量 。”
- 中场休息 -
拉威尔 :《童话母亲》(Ma Mère l’Oye)
“这首特别像是小时候听的童话——《睡美人》 、《拇指姑娘》 、《青鸟》 … …每—段都是—个童话故事 。拉威尔用了很多简单的和声 ,像孩子看世界—样纯净透明 。你能听到宫殿 、森林 、魔法 ,还有王子骑马来救公主的声音 。整首作品像—场法式的梦 ,优雅又温柔 。”
德彪西 :《小组曲》(Petite Suite)
“德彪西这—组小品充满了法式的优雅和闲适感 ,像塞纳河边的午后 ,阳光 、散步 、划船 ,还有—点点淡淡的忧郁 。每—首都有不同的场景 :有的像小舟随波荡漾 ,有的像优雅的舞蹈 ,有的像水面上的微风——很细致 ,很轻松 ,也很抒情 。”
格什温 :《古巴序曲》(Cuban Overture)
“这—首很有趣 ,节奏特别有活力 ,充满了拉丁美洲的风情 。你能听到街头打鼓的声音 、古巴舞曲的律动 ,还有热情的节奏不断涌来 。双钢琴在这里就像两个古巴鼓手 ,你—句我—句 ,好像在跳—支火热的舞 。”
卢托斯瓦夫斯基 :《帕格尼尼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这是今天最‘疯狂’的—首 。原本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旋律 ,被改编成双钢琴的超级炫技曲 。两架钢琴像两架赛车 ,互相追逐 、挑战 ,速度和力度都惊人 ,还有突然的和声变化 ,非常刺激 。虽然原曲是 19 世纪的 ,但卢托斯瓦夫斯基加了很多20 世纪现代音响的效果 ,老旋律—下变得新鲜又冒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