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千与千寻》畅想动画作品主题音乐会
以音符重启童话梦境
以经典交响为媒,让童话引领想象,走进一个不止属于孩子的奇幻世界
这个国庆假期,我们邀请你暂别日常的喧嚣,步入一个由音乐与叙事共同编织的奇妙现场——《彼得与狼·千与千寻》畅想动画作品主题音乐会。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音乐畅想之旅,一次唤醒耳朵与心灵的双重仪式。
本次音乐会改编自前苏联音乐巨匠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年的春天,前苏联音乐巨匠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接到一项特别的任务:为莫斯科中央儿童剧院创作一部“交响童话”,用音乐为孩子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巧妙地介绍乐队中的各种乐器。普罗科菲耶夫欣然应允,天才般地创作出了这部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彼得与狼》。
![]()
它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构建了一座宏伟的音乐城堡:没有一句歌词,却胜过千言万语。 在旁白的串联下,每一种乐器化作一个鲜活的角色,用纯粹的音乐语言,演绎了彼得如何智斗大灰狼、保护朋友、最终获得胜利的冒险故事。自1936年诞生以来,这部作品就一直以其清晰的角色主题、生动的乐器配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成为古典音乐启蒙的典范之作。
而这一次,我们以更富有层次的方式重新演绎它——不仅保留原作的精巧架构,更融入了《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樱桃小丸子》等动画元素与音乐意象,打造出一场沉浸式音乐会。你将在音符中“看见”彼得机智勇敢的身影,也将在乐句间感受穿越动画世界的悸动。
《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都是宫崎骏家喻户晓的作品。
《千与千寻》以 10 岁少女千寻的冒险为主线:随父母搬家时,一家人误入神秘的 “神隐世界”,父母因贪吃变成猪,千寻为救家人被迫留在汤屋工作,从胆小怯懦的女孩逐渐成长为勇敢坚韧的少年。故事中充满奇幻设定 —— 能净化污秽的 “河神”、无脸男的孤独与贪婪、白龙的身份谜团,既暗含对环境保护、人性欲望的思考,也通过千寻的蜕变传递 “成长即与自我和解” 的内核,温暖又充满力量,成为跨越年龄与文化的经典。
![]()
《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少女苏菲的遭遇展开:平凡的帽子店少女苏菲,因得罪女巫被施咒变成 80 岁老婆婆,为破除诅咒,她误入会移动的 “哈尔城堡”,与神秘的魔法师哈尔、火焰恶魔卡西法、少年马鲁克成为伙伴。随着战争爆发,哈尔为守护城堡与苏菲,被迫卷入纷争,两人在对抗战争与解开诅咒的过程中,逐渐明白 “爱能打破一切束缚”。影片中,会变换形态的移动城堡、哈尔绚烂的魔法、苏菲跨越年龄的勇气,既构建了浪漫奇幻的世界,也借角色命运控诉战争的残酷,传递 “和平与爱才是生命真谛” 的信念。
- 旁白引导+乐器演绎:每个人物都有“声音肖像”
(仅《彼得与狼》曲目有旁白演员)
《彼得与狼》最迷人的设计在于:每一个角色都由一种特定的乐器代表。在本次音乐会中,这一特色将被极致放大。而旁白,则是串起这一切声音角色的灵魂线索。他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情绪的引导者、节奏的控制者、想象的点燃者。
![]()
![]()
你将不再只是“听音乐”,而是在旁白的带领下,用耳朵“看”一场电影,用心灵“走”一段冒险。
![]()
- 童话从来不只是孩子的专利
“音乐是一种语言,能说出那些无法被说出的事物。”
在《彼得与狼》中,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彼得智斗恶狼的英勇,更是一种对抗恐惧的隐喻、一次自我成长的仪式。当我们步入社会,那些童年故事中的勇气与智慧,反而愈发清晰地回响在耳边。这场音乐会,正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以成人的心智重新聆听童话,以更深的共情理解音乐中的情绪起伏与戏剧张力。
![]()
- 这是一场“为自己而来”的音乐剧场体验
也许你曾在童年时听过《彼得与狼》,也许你在音乐课本上见过那些乐器的名字,也许你只是需要一个夜晚,让自己彻底放松,被声音包裹、被故事接纳。
无论你是古典乐迷、动画爱好者,还是 simply 一个渴望在音乐中做一场“白日梦”的成年人——这场音乐会,都是为你准备的。
难得的国庆假期,让我们以音乐为钥,打开一扇通往童话与现实之间的门。
演出配置:
旁白/长笛、双簧管、 圆号 、大管、 单簧管
曲目单:
(注:仅《彼得与狼》曲目有旁白演员)
1、樱桃小丸子
2、彼得与狼
(中场休息)
1、能看见海的街道
2、哈尔的移动城堡
3、千与千寻
4、音乐之声《雪绒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