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票须知
1.本场演出不支持退换票,如无法正常观看,还请自行处理,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本场演出为实体票入场,需身份证实名购票,购票时请务必正确填写购票信息,成功购票后无法修改。
本场演出不支持选座,实体票将按照购买价格区域随机发放
取票时间:演出当天 18:00—20:00
兑票方式:电子票二维码换取实体票入场
入场时间:演出提前半小时
取票地点:津湾大剧院小剧场(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48号(津湾广场3号楼))
取票咨询电话:13672136695
3.秀动网严禁发布任何形式的转票、求票及个人联系信息,秀动网有权取消违规者订单、留言(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禁言直至账户冻结处罚)。
高山流水——有故事的古琴视听演奏音乐会
10月3日19:30
津湾大剧院小剧场
唐·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白居易《清夜琴兴》:“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宋·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
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10月3日晚国庆假期,琴人马晓光 (源玑)将登陆津湾大剧院小剧场演艺: 高山流水——有故事的琴箫雅韵视听演奏音乐会,值得品鉴。
——音乐会演奏曲目浅析——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洞庭秋思》
《洞庭秋思》为明代琴曲,作者不详。此曲以洞庭秋意为背景,写观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天高,烟波浩渺。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所谓:“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其曲调高古雅正,意味悠远。此曲以洞庭秋意为背景,写观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天高,烟波浩渺。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所谓:“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 其曲调高古雅正,意味悠远。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年)。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作为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汇聚了众多流派传谱,通过描绘鸿雁翱翔高飞的场景,深情抒发了人们的内心情感,充分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壮丽风光的热爱与赞颂。
《梧叶舞秋风》
《梧叶舞秋风》是清代古琴家庄臻凤于1644年创作的代表作,收录于其琴学专著《琴学心声谐谱》。庄臻凤师承虞山派徐上瀛,长居杭州西湖,一生创制十四首琴曲,此作被《澄鉴堂琴谱》等二十余部清代琴谱转载,成为流传最广的清琴曲目之一 。全曲以秋日梧桐叶落为意象,通过疏密跌宕的旋律描摹风扫落叶的动态,寄托世态变迁之感怀。结构短小精炼,采用主题变奏手法,兼具萧瑟意境与灵动韵律,清代琴谱评其“气萧然而风古淡”“曲意萧瑟,取韵宜幽”。近代琴家吴景略依古谱打谱时以轻盈指法演绎出秋高气爽的乐观意趣,演奏注重“舞”字表现,被视为明清琴乐动态美感的典范。
《空山忆故人》《山中思友人》
《忆故人》古琴曲,又名山中思友人、山中思故人,山中忆故人。最早见于明洪熙元年朱权所辑的神奇秘谱,为紧五慢一黄钟调三段小曲,传为后汉蔡邕所作。此曲表达了故人别离久久未见,思念之情无可诉说之情。
《今虞琴刊》中后记原文:忆故人亦名山中思故人,或云空山忆故人,传为蔡中郎作。赵耶利琴规言,蔡氏五弄寄清调中弹侧声,故皆以清杀。此操借正调以弹慢三弦之调,当属黄钟宫,然曲中低声祇用,及一弦徽外虚散音而不用,推出不在其例 ,实为太簇商,盖寄商于宫者也。商调宜以商音起毕,今兹乃用征音而于末段收音转入正调,使征变为商,以从本调与侧声清杀之法正合,则信乎幽居秋思之流曲也。原本仅注征音不载均调,今为考定如此。杜工部句云,老去断于诗律细余于琴也,亦然。
《忆故人》是古琴曲的曲式为古琴曲中常见的四段式,以中间一段为主体,两侧为引子和结尾。主体部分音乐旋律层次分明,以长短不一的音符串成。“忆故人,心如刀割”这句话渲染了整首曲子的情感氛围,加强了人们对故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其次,该曲的演奏技巧也很具特色。整首曲子演奏时需注意抑扬顿挫的表现,特别是在中间部分的高潮处,要特别注重乐曲的情感表达,突出音乐的感情色彩,体现曲子的内涵和情感升华。最后,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也是非常可贵的。人生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家国情怀,亲情友情。《忆故人》表达的恰恰就是这种亲情友情中的深切怀念和珍贵记忆,它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友情与亲情如宝石般的璀璨,是值得珍惜的。总之,《忆故人》是一首极具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古琴曲,在中国的古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让我们能够从音乐中品味故人的沉痛,领悟人生的真谛,而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关怀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逝。
《良宵引》
所谓“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从题意看,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此曲最早见於明朝严澂编写的《松弦馆琴谱》,其在《松弦馆琴谱》原琴谱无解题。《良宵引》是中国古琴名曲,属于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年),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这首曲子是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乐曲短小洗练,委婉清新。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龙朔操》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派使入朝向汉室求亲,元帝命自后宫嫔妃中征选。这时,十七岁进宫,五年未得见幸的宫女王昭君自称愿往。当“善妆盛服”的王昭君出现在元帝和匈奴使者面前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她竟是如此美貌,堪为后宫佳丽之冠。由于有承诺在先,元帝不便悔约,只好任其远嫁匈奴。这是汉末蔡邕在《琴操》中叙述的故事,说明昭君是主动要求和亲的。但是,从晋代小说集《西京杂记》开始,大量文艺作品多半说她是“自恃容貌”不肯贿赂画工。画工毛延寿故意将昭君面容画丑,因而一向“按图召幸”的汉元帝长期不见她,还把她送给匈奴单于。在这些文艺作品中,王昭君是个被迫远嫁悲哀痛苦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其后不少诗人、画家、音乐家相继选用这个题材,由于写的人愈来愈多,逐渐渐成了俗套。
——音乐会讲解互动内容——
人生四艺九雅话古琴
音乐故事《高山流水觅知音》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典故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学看古琴谱
古琴演奏基本技法演示
马晓光 (源玑)
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曾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广陵派传人、古琴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凤云教授主修古琴。并得到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成公亮大师的精心指点。马晓光的演奏风格“和、静、清、远、古、淡、恬、雅”,带我们回归心灵的最深处,寻找难得的宁静与一种归宿感。悠悠琴曲带来的意境,是伴香而居,听琴而卧,一杯清茶,一曲沉香。
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琴与诗——古琴专场音乐会》
《月下酒狂人声寥——古琴与箫音乐会》
《诗琴画意——古琴独奏音乐会》
《诗琴雅韵——古琴与古诗词音乐会》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琴音示其心 ——古琴独奏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