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粤语九声六调叩击电吉他失真声墙
当《将进酒》的狂放化作鼓点倾泻——
古诗为刃,摇滚为媒,
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声浪对峙。
发肤炙问: “人到中年组乐队很疯?”
“但,我们偏要执信:「尚能饭」!”
梁正带20年前乐队兄弟重出江湖 用摇滚嗓喊出千年诗意!
在算法主导的流量战场上,一位四十岁的音乐发烧友,凭借“古诗词+粤语+摇滚”的独特配方,历时十个月,完成了一场反工业化的内容奇袭。“梁正”抖音账号,以六万余名忠实拥趸,及播放量分别高达610万和400万的爆款作品《王维说》和《木兰Rap》构建起独树一帜的文化异托邦。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成功,更反映当代青年对精神家园的集体渴望。
当行业沉迷于MCN流水线模式时,梁正的成功证明了“野蛮生长”的可能性。没有团队套路式的诗歌改编,暗合Z世代对“新国潮”的深层期待:既不是博物馆式的持旧重温,也不是抖音神曲式的解构狂欢;以粤语的九声六调为匙,解锁古汉语的音韵密码,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失真电吉他声墙中完成一场跨介质复活。
《王维说》610万播放量的背后,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一次炼金术:它将盛唐山水诗的留白意境,融入数学摇滚的复杂节拍;让“行到水穷处”的顿悟,在Delay效果器营造的延展声场中回荡。
这种“破坏性翻译”激活了诗歌的现代性基因,这就是《木兰辞》被解构为R&B节奏的粤语Rap,传统文本在电子音色中获得了赛博格式的焕新。
“粤语+古诗+摇滚”,不仅是一次大胆而独特的音乐尝试,更是构成其音乐风格的“三原色”。更值得玩味的是,受众具备的“三原色”纯度:他们既要对古汉语的平仄音韵有敏锐的感知,又要对岭南方言有高度的认同感,最后,对独立摇滚的美学有深刻的理解。这种近乎严苛的受众画像,实际构建出一个新型的文化共同体。
演出当日,或许还能感应某种预见,一条内容进化的潜在路径:当主流市场仍在“戏腔国风”与“说唱中国”之间摇摆不定时,梁正以一套非标准化的组合拳,开辟第三条道路——以方言为锚点,进行本土化创作,糅合摇滚乐的革新精神,重塑文化传承的底层逻辑。当算法侧目诗人的创意,这6.2万“三原色信徒”正用“我在现场”的每一次转发与点赞,书写属于独立音乐人的“新乐府运动”。
2024年1月-正式开始改编古诗,开启唱诗人之路。
2024年1月9日 -发布歌曲《王维说》两日涨粉接近两万,视频播放量610万,点赞15.6万。2024年10月 -发布歌曲《木兰Rap》,视频播放量400万,点赞7万。
摇滚唱诗人--梁正梁正与他的“诗歌” 粤语与古诗词的结合,确实是一种很妙的感受。粤语有九声六调,还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语音特点,如入声。入声字发音短促有力,在句子中起到了独特的节奏调节作用,使语言更具节奏感和张力。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而摇滚,以其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表达,一直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粤语+古诗+摇滚”这是一次大胆而独特的音乐尝试。将古老的古诗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流派,为听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无论是喜欢古诗的文化爱好者,还是热爱摇滚的音乐迷,都能在这些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尚能饭乐队
“尚能饭”其实是最初梁正在抖音上起的艺名,当时很简单的就是想起一个符合唱古诗的古色古香的名字。开始做唱诗人之前,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唱还能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他对自己的一个问号。但偏偏从写歌的那一刻起,就有意无意地设计了很多适合现场演的动机。随着出乎意料的不断涨粉,越来越多听众喜欢,也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支持,鼓励和帮助,纷纷鼓励他再向前走一步。最终梁正决定,一定要“尚能饭”,41岁再来搞乐队,做摇滚,还邀请了年轻时候一起玩乐队的朋友重新排练,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虽然人到中年,但只要敢为梦想冲一把,那就肯定“尚能饭”! 如今“尚能饭”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团人,希望梁正和他的尚能饭乐队,带着国粹文化,带着广府文化,可以一直唱下去!
梁正:主唱&吉他手
高中开始自学吉他,大学开始自学写歌。从事过剧组收音、影视配乐、音效设计,经营过录音棚后来倒闭了,目前专注于粤语摇滚唱诗人,带领兄弟们重出江湖。
曾添俊:吉他手 高中开始自学吉他,从事过动画、音效设计,跑过剧组,做过餐饮,现在是一个空调佬,出入工地是常态。
文亮:贝斯手抄过电表,爬过电杆,考过电工证。开过餐饮-倒闭,做过货运-失业,现从事电力日常输送工程。
赵建:鼓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微型工厂小老板,江湖人称“书奏破坏者”,是音乐界里的一朵奇葩。每次演出都能让观众笑到肚子疼。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打鼓嘛,开心就好,节奏什么的,随
缘吧!"
张宇桦:键盘手做过音乐教育,录音师,写过教材,培训机构后因行业前景差倒闭结业,目前从事流行钢琴教程编写工作。
这场跨界文化盛宴以诗词为魂、音乐为媒,融合传统与现代,打造一场沉浸式视听狂欢,邀您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