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ostnote+,一支既严肃又抽象的乐队。
曾经一张概念专辑《宇宙奇趣入门手册》,让乐迷以讹传讹“主唱毕业于天文物理系”。几年后,新专辑主打歌名字幼稚到人设粉碎:《太阳之下没有爱哭鬼》。
上一首在哭唧唧《城市的味道》,下一首鼓手化身哈士奇,抡到火星飞起。
排练完的夜晚,一起吃了顿没酒的宵夜。然后鼓手去吉他手家,两人喝到凌晨三点,战果总计三罐啤酒。此时主唱正在小火慢煎中药,号称调理气血。
最近,吉他手在兴冲冲研究如何用AI做出更好的专辑封面,而主唱因思考被AI裹挟的人类未来,悲观得在路边抹眼泪。
乐队的中文名叫做“备份笔记”,是在2023年首次巡演后通过互联网征集、投票而来。抛去诸多阐释空间,乐队最满意的地方是“可以简称备笔,听起来像baby。”
这些都是组成Ghostnote+乐队的片段,真实的,坦白的,冲动的。
他们身上没有固定的符号,连音乐风格都是杂糅的,Trip-hop,摇滚乐,雷鬼,funk,最近还来了点儿伦巴和探戈。由于被问得太多,只好生造了一个词出来:Trip-Rock。
他们也没有一首歌的情绪或态度是单一的,总是悲伤里带点亢奋,抑郁里带点自嘲,躁动中带些悲怆,执拗中透点狡黠。不过核心还是一边丧一边治愈着,很神奇的感受。
新歌与巡演交叉掉落
2025年,Ghostnote+乐队带着16首未发布的新歌再出发,开始队生第二次全国巡演。
“每巡几站就发几首新歌,新歌会在不同城市随机掉落,是不是很过瘾?”主唱两眼放光。
“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排练和做曲目单。”吉他习惯性挠头。
“计划是这么计划,但最后有没有变化也说不好。”鼓手谨慎收尾。
最好的完成,就是保持“未完成”
本次巡演的主题叫“未完成”。对乐队来说,巡演并不是上一年创作的年终总结,而是新一年悬念生长的起点。16首新歌制作完毕,也不代表“完成”,歌曲要进入现场与观众发生连接,在每个人的内心和生活里继续发生化学反应,路还很长。同时,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未完成的作品”,需要观众来填补最后的空白。
每一站海报,乐迷说了算
Ghostnote+乐队第一次巡演时,主题是群策群力给乐队起个中文名,带着大家玩了一整年的起名游戏。今年巡演既然叫“未完成”,就打起了海报的主意。
海报的设计思路为“DIY拼贴”,包含基础模板、乐队成员头像、卡通皮肤、日常物品等,官方发布版更像一个示例,而每个人都可以开脑洞,玩出自己版本的海报来。乐队准备好了一个“半成品”素材包,等待大家自行下载挥洒脑洞。
巡演的每一站,乐队都会选出最喜欢的一张海报,打印张贴在现场,设计者也会得到一张演出门票!